因此司馬懿判斷,必須對遼東施以重典,徹底拔掉公孫家幾代人的影響力,甚至不惜將遼東化為無人區。於是司馬懿制定了殘酷的殺戮和內遷戰略。
到了西晉時期,政府重新統計人口,遼東竟僅存戶數一萬二千三百戶,人口不足十萬。如此少的人口,自然無法抵禦外敵的入侵。
由於遼東的空虛,鮮卑、高句麗先後侵入遼東,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,為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。到了南北朝時期,漢四郡徹底為高句麗所吞沒,中央政權再未對朝鮮半島實現有效統治。
更可怕的是,漢族政權對於遼東也再未實現有效統治。直到唐滅高句麗,中央政權才正式從高句麗人手中重奪遼東。
可以說,司馬懿的殘忍不僅危害當時,甚至可以說是貽害千年。
四、司馬懿為何不肯給士兵們冬衣?
司馬懿的殘酷不僅僅只針對敵人,同時也針對自己人。遼東之戰結束後,北方的冷風席捲大地,氣溫驟降。而就在這時,魏明帝親自關照的冬衣終於送到了襄平。此時士兵還身著夏秋衣裝,被凍得瑟瑟發抖,於是他們紛紛向司馬懿請願,希望能得到冬衣。
然而就是這一合理訴求,司馬懿卻冷酷地予以了拒絕。其屬下將領紛紛表示不解:「陛下給了我們一倉庫的冬衣,完全可以分給士兵們。」
然而司馬懿卻說:
「襦者官物,人臣無私施也。」
也就是說,冬衣是官家之物,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予士兵?
作為前線主將司馬懿對於這些冬衣本來就有自專之權,皇帝之所以送來這些冬衣,就是用來分給士兵的。所謂「人臣無私施也」的說法,根本就站不住腳。那麼司馬懿為何無視士兵們凍死凍殘的慘劇,而直接選擇一毛不拔呢?
事實上,司馬懿是在採用自污之術、韜晦之術。
在當時的曹魏朝廷,司馬懿功勞最大,威望最高,如今平定遼東,更是無人可及。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極強的君主。司馬懿在軍隊中太有威信,無疑會引起魏明帝的猜忌乃至於敵視。
因此司馬懿寧願背上虐待軍士的罵名,也要證明自己對君王的忠誠。就是要表明,自己並不想施恩於士兵,對兵權毫無野心。
司馬懿回到洛陽後,也沒有因為虐待士兵而得到任何懲罰。相反,司馬懿還成了魏明帝的託孤大臣。在病榻前,魏明帝流著眼淚,將8歲的太子託付給司馬懿,甚至還讓太子抱住司馬懿的脖子。很顯然,魏明帝還真以為司馬懿是個諸葛亮式的純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