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話,道出了許多老人尷尬的處境。
在兒女面前,她們往往對為人父母這個詞賦予了更高的定義,且用大半生來實踐這種認知:
寧願自己忍耐,不願刺激兒女;
寧願自己退讓,不願傷害兒女;
寧願自己苦透,不願委屈兒女。
原本想著,如此活一輩子,雖談不上功在千秋,但起碼算得上勞苦功高,至少應該獲得兒女的尊崇與善待。
但現實卻是,忍讓大半輩子,低頭了大半輩子,臨到老了,既丟掉了底線,又失去了姿態。
生活被兒女攪的天翻地覆,情感被兒女傷的悲痛欲絕,就算如此,一面狠不下心腸,一面還毫無反擊之力。
有人說熬著吧,可撐不住了咋辦?
有人說等著吧,可等不到希望又咋辦?
真正活明白的老人,就不會在底線之下慣著兒女,自己的有情有義和善良仁慈,
不應被道德綁架,不應被心軟束縛,不應向惡意低頭,最終成為縱容他人傷害的弱點。
所以,和兒女相處,善良、退讓和低頭都能彰顯出為人父母的教養,可一旦底線被突破,
這些通通就成為了自己突破認知的阻礙。切記,底線面前不低頭,老人才有出頭之日。
愛的再深沉,也不能喪失自己的驕傲與尊嚴。
劉瑜曾在小說《餘歡》中說:「尊嚴這個東西,其實是和慾望成反比的,
越想得到就越可能低三下四,越無動於衷反而在心中拔地而起。」
在兒女面前有尊嚴的活著,每每談到這個話題,總是略顯沉重。
只因在現實生活中,這種渴望雖源自於為人父母的內心深處,但大多數情況下,兒女給的結局都是求而不得。
老了以後,身體素質下降了,賺錢能力變低了,溝通手段變少了,所有客觀上不利的因素,
都在摧殘著做人的驕傲與尊嚴。但真正帶來致命一擊的,往往是兒女肆意的踐踏。
對真情,他們從不正眼相看;
其實,這一切都是老人在自種因果,為了心中那些放不下的執念,一步步丟掉了做人最基本的構建,即尊嚴。 無數次低頭,無數次服軟,表面上看似愛的濃烈,實則充斥著愚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