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刷微博,看到這樣一句話:「不主動找你的人,一定不愛你。」
倘若仍舊年少,也許會對這句話深信不疑。
但早已過了喜歡一個人,就要大張旗鼓的年紀,才明白不是所有主動,都一定會披著「非你不可」的外衣。
甚至很多時候的主動,不過是一句問候,一個點贊,一次社交軟體的關注。
尤其是女生,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,在感情里習慣於隱藏自己的心思,這才讓很多主動,顯得不像主動。
就像張雨綺在參加《心動的信號》時,曾針對追求一事說:「女生要想在兩性關係中獲得幸福,還是選擇被動一些比較好。」
英勇如張雨綺,也希望自己能成為被動的一方,不是只等著男生主動,而是希望男生更主動一些。
特別是當女孩子有這些表現時,就已經很主動了,她們的行為中,藏著自己心動的信號。
01. 主動配合你的行動
略高端的商場,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。
當一個人衣著普通,毫無氣質的人進入奢侈品店時,店員就算會招待,熱情度也不會太高,甚至有些商品自己想試,店員也會以先看款式,看上再調貨為由軟拒絕。
有這樣的現象,與銷售員的職業素養太低有關,也與店員認為無利可圖有關,簡單來說,便是店員不感興趣。
放在愛情里,道理也是如此。
當女生喜歡一個人時,可能不會立刻靠近,但也會配合對方的行動,無論是幫忙挑衣服,還是幫忙帶東西,哪怕是沒事一起看電影她們都會接受。
那些配合中藏著的,是沒有說出口的喜歡,這才不會因為一點小事,就以「忙」為由拒絕和對方接觸。
正如卡耐基在《人性的弱點》中寫道:「從呱呱墜地開始,人們的每一個行為舉動,都源自他內心的欲求。」
嬰兒哭鬧,大多是因為不舒服;女朋友不開心,往往是因為男友犯了錯;一個人的拒絕,藏著的是不願意去做。
相應的,當一個人為了你,無利可圖的事都願意去做時,對方所圖的,可能是你這個人,無非是能不能發現的區別罷了。
就像《歡樂頌》中的曲筱綃,哪怕自己不喜歡聽音樂會,不喜歡看書,卻願意為了趙啟平去嘗試。
她不是無事可做,也不是找不到陪自己的人,她有大把的朋友,有很多要做的事,哪怕逛街也可以,可她偏偏選擇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。
究其根本,是因為喜歡趙啟平這個人,這才克服了自己對音樂會和學習的不喜歡。
生活中,很多女生也是如此,只要喜歡一個人,就喜歡主動配合對方的行動,雖然不明說,可那些配合,就是喜歡的證據。